#1禮儀之邦,器以藏禮
中華文明誕生的時間,晚于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但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史上多次天災人禍未能打斷和毀滅中華文明生命的延續,這其中必然蘊含有深刻的原因。若要追溯因果,便需要了解塑造華夏文明密碼的三朝歷史——夏商周時期。
自新石器時代晚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從夏朝開始,中國從原始社會進入到了奴隸社會階段。這一階段產生了華夏文明的同時逐漸產生禮儀制度,但此時禮儀制度多服務于貴族階層。這種社會形態經過商朝發展,至西周時期達到鼎盛。
因生產能力的進步,生產關系的變革,禮制的誕生興起,從夏至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陶瓷工藝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也是陶瓷史上的大變革時期。
夏商周時期是青銅時代,這一時期陶器由于制陶原料、窯爐結構、燒制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革命性的進展,致使這一時期陶器種類愈加豐富。
工藝種類:
●灰陶 ●黑陶 ●白陶 ●印紋硬陶 ●原始瓷器
社會功能:
●用于日常生活大量兼具實用與審美功能的炊具、食器、酒器等;
●用于祭祀、喪葬、宴饗等諸多禮儀活動的陶制禮器。
“道以成器,而器以載道“
隨著夏商周時期禮儀制度的建立,國家重禮,等級森嚴。使得各諸侯國于分封屬地都不敢逾越禮制,即使權傾一時,也不敢枉自篡權取代中央,所以權臣亂國的現象很少見。
“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公羊傳·桓公二年》
因禮制的形成,這一時期的青銅器和陶器是宗廟祭祀、喪葬制度、宴饗之禮的重要禮器。
青銅禮器體現了周禮的思想,青銅禮器脫胎于禮儀陶器,是在成系列的陶制禮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但因其材料稀有,制作難度更高,多服務于貴族階層,而陶器則多運用于平民階層。
陶瓷的發明不僅是一種物質材料的創造,更代表著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創新和提高,里面蘊含著的是一種文化價值觀的選擇。
#2 夏朝時期陶器
大約為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隨著夏代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生產部門的分工,燒制陶器,琢磨石器,制作骨器、蚌器,冶鑄青銅器和制作木器等各種手工業,也有了新的發展和分工。
“鑄陶于昆吾”——《墨子·耕柱篇》
指的是夏朝時期昆吾族擅長鑄造青銅器和制陶。當時使用陶土做原料燒制灰黑陶器最多,也有用雜質較少的瓷土作原料以燒制胎質堅硬細膩的白陶器。
夏朝灰陶
Grey Pottery
夏朝 灰陶繩紋鬲
山西博物院
夏朝黑陶
Black Pottery
夏朝 黑陶盉
河南省博物館
夏朝白陶
White Pottery
夏朝 白陶人字紋鬶
河南博物院
具有代表性的陶器有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山東岳石文化等。
夏朝二里頭文化
Erlitou Culture
灰陶器中分泥質陶器和砂質陶器。
泥質陶器——飲食、儲存器皿
砂質陶器(胎質堅硬、耐火度高)——炊事器皿
夏朝二里頭文化 附加堆紋陶鼎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朝二里頭文化 陶大口尊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朝岳石文化
YueShi Culture
岳石陶器的胎壁厚而火候較高,岳石文化出現了子母口三足罐和舟形器等新型陶器。
夏朝岳石文化 黑陶尊
夏朝岳石文化 舟形器
#3 商朝時期陶瓷
大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朝時期青銅器昂貴,只能為奴?主所占有和享?。而平民及奴?們的各種?活?器?,仍然采?陶器。因此,商朝制陶?藝也得到較普遍的發展。
各種工藝漸漸精益繁復,開始實行分工之制,將工藝分為六種,即土、金、石、木、獸、草五種工者。六工之中以土冠首,土工者,專于制造陶瓦之器。
中國陶瓷工業的技術積累和美學構思是整個中國金屬冶鑄業和工藝美術學的奠基石,商朝幾乎所有的青銅器的造型和紋樣都能從陶器中找到原型或起源。
各類陶紋
商朝灰陶
Grey Pottery
商朝 繩紋灰陶鬲
河南省考古研究所
商朝 灰陶饕餮紋罍
河南省博物館
商朝 灰陶夔紋斝
河南文物考古所
商朝 灰陶云雷紋簋
河南省博物院
商朝白陶
White Pottery
“殷人尚白”——《禮記·檀弓上》
夏商兩代,白陶器多為奴隸主貴族所有,形制以酒器居多,一般多用于祭享,至西周,由于上層統治者的喜好轉變及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的流行,白陶逐漸消失。所以商代晚期遺留下來的白陶成為稀世珍品。
商朝后期是我國白陶器的高度發展時期
器形:罍、壺、雙鼻卣、盂、簋等
胎質:純凈潔白細膩
紋樣:饕餮紋、夔紋、云雷紋、折雷紋、翹曲紋、渦紋、回紋、曲折紋、蟬紋等。
商朝白陶的燒制工藝技術已發展到了頂峰時期。
商朝 白陶瓿
北京故宮博物院
商朝 白陶刻紋豆
北京故宮博物院
商朝 白陶刻饕餮紋雙系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
商朝印紋硬陶
Stamped Hard Pottery
胎體材質——比泥質陶器細膩、堅硬
燒成溫度——比泥質陶器高
裝飾手法——拍印葉脈紋、云雷紋和人字紋為主
顏色類別——紫褐色(燒成溫度最高)、灰褐色、紅褐色、黃褐色
商朝晚期 印云雷紋硬陶鬶形壺
福建博物院
商朝 印紋硬陶鴨形壺
上海博物館
商朝 印紋陶匜
浙江省博物館
商朝原始青瓷
Primitive Celadon
最早的中國釉料出現于商朝——草木灰釉。
象征著“原始青瓷”的出現。
釉的出現并非偶然,它的發明和古代窯工的祈福心理和宗教觀念有關。火對于古人窯工來說重要且神圣,草木灰是唯一與燃燒相關具有象征意義的東西,將草木灰和水調成釉漿施于坯體上,認為能出現神跡。
釉功能:隔水、利于清潔、美觀
釉色:呈青色,由于釉中含有適量氧化鐵所致
原始青瓷的特征:
燒成溫度——比瓷器低
器物成型——泥條盤筑
器物造型——不甚規整、胎體厚薄不均
釉層釉色——器表釉層較薄不勻、釉色不穩
商朝 原始瓷青釉弦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
商朝 原始青釉弦紋尊
上海博物館
商朝 弦紋原始瓷罍
滕州博物館
#4 周朝時期陶器
大約公元前1046年左右
至周朝始,位于六工之首的陶工內部分工制度更細化。
陶人:用陶鈞制陶,所掌炊器。
瓬人:用模型制陶,所掌禮器。
“昔虞閼父為周陶正,
以服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在周朝可考究的制陶之人就是虞閼父,憑借一陶工之官,妻為帝室之女,封為諸侯,由可而知制陶關系社稷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性。
周朝灰陶
Grey Pottery
器皿類型:炊器——鬲、甗、甑
食器——豆、簋
盛器——罍、罐、甕、盆、盂
裝飾紋樣:繩紋、劃線紋、篦紋、弦紋、三角紋
東周時期 灰陶三足鼎
祥山博物館
西周時期 灰陶雙耳帶蓋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西周時期 灰陶簋
平涼博物館
周朝印紋硬陶
Stamped Hard Pottery
器形:甕、壇、瓿等,其中甕和壇的腹部豐滿,器形高大。
紋飾:云雷紋、方格紋、回紋、曲折紋、菱形紋、波浪紋和夔紋等,紋飾制作工整,且出現了兩種或三種紋飾復合使用的現象。
西周時期 印紋硬陶罐
浙江博物館
西周時期 印紋硬陶乳丁紋陶簋
長興縣博物館
西周時期 葫蘆形印紋硬陶陶簋
長興縣博物館
周朝原始青瓷
Primitive Celadon
周朝,尤其是西周時期的原始瓷器比商朝有較大的發展。周代原始瓷器的應用更加普遍。
器形:尊、罐、甕、豆、碗、盂等
紋飾:弦紋、方格紋、曲折紋等
附加裝飾:雙乳釘、鈕狀等
周朝 原始瓷青釉劃花雙系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
西周時期 原始青瓷四系罍
北京藝術博物館
西周時期 原始青瓷盉
安徽博物院
#5 夏商周時期的陶制用具
建筑用陶和其他陶制品
Building pottery and other pottery products
中國最早的建筑陶器是陶水管,目前發現發現最早的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商代早期的陶水管。
商代早期陶水管
商代晚期陶三通管
接著在西周初期又出現了板瓦、筒瓦、瓦當等建筑陶器。
板瓦是仰鋪在屋頂上
筒瓦則是覆蓋在兩行板瓦之間
瓦當是屋檐前筒瓦的瓦頭
西周的筒瓦、外雙丁板瓦、內單丁板瓦
梯形板瓦
西周瓦當
陶制生產工具
Pottery production tools
紡線用具——帶孔陶紡輪
捕魚、狩獵用具——陶網墜、陶彈丸
制陶用具——陶抵手
熔鑄用具——陶坩堝、陶范、陶模
帶孔陶紡輪
陶網墜
黑陶彈丸
陶模 用以熔鑄青銅器
陶坩堝 用以熔煉青銅器的原料漿體
陶塑作品
Pottery sculpture works
商早期灰陶男女奴隸陶俑
商代豬形陶鬶與狗形陶鬶
商代水鳥形陶壺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夏、商、周三朝的陶瓷是持續發展并具有明顯的承襲關系,反映在三朝陶瓷上則是無論造型或紋飾,都可以找到它們之間的淵源和風格特征。
因時代先后與社會背景、禮法制度與民間所需各有不同,自然也會有一定的變化和差別,有的陶瓷器類繼續流行,有些則被淘汰,也有些新品種被創制出來,例如夏商周時出現的刻紋白陶、印紋硬陶和原始瓷器等。
夏商周三朝是中國社會的奴隸制度時代,這一時期的陶瓷藝術,在延續原始社會造型設計的基礎上,也獨具其時代特色和烙印。
夏商周陶瓷的變化發展規律,都是因為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是人類于時代進步、與自然共存的珍貴結晶。